无码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在线-黄色男女操逼视频-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无码-一级精品毛片国产

常規(guī)體檢,為什么不能發(fā)現(xiàn)腎損傷

2025-03-13 09:00:00

2025年3月13日是第二十個世界腎臟日,今年的主題是:您的腎臟還好嗎?早檢查,保健康。

腎臟在人體中承擔著過濾血液、排出廢物與多余水分的重任,其健康狀況對整體生命活動的維系起著關鍵作用。然而在常規(guī)體檢中,盡管我們會進行一系列的檢查,如尿常規(guī)、血常規(guī)和肝腎功能檢查等,但在看似全面的常規(guī)體檢中,腎損傷卻常常隱匿無形,未能被及時察覺。這是為什么呢?

1.png

一、常規(guī)體檢的局限性

1、腎功能檢查指標的滯后性

常規(guī)體檢中的腎功能檢查主要關注血肌酐、尿素氮等指標。由于腎臟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,在腎損傷初期,即使腎小球濾過率已經(jīng)開始下降,剩余的健康腎單位仍可代償性地維持肌酐、尿素氮水平在正常范圍,導致這些指標無法及時反映出早期的腎損傷。同時肌酐作為一種代謝產(chǎn)物,多因肌肉組織中的磷酸肌酸、肌酸代謝所致,肌肉量與其血液濃度存在明顯關聯(lián),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至50%時,血肌酐水平才出現(xiàn)上升。

2、尿常規(guī)檢查的干擾因素多

尿常規(guī)是用干化學法通過比較顏色變化檢測尿液中多種成分的含量,檢測腎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,但結果易受多種因素影響。比如留取尿液的方式不正確或未嚴格按照要求留取24小時尿樣,會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,從而使早期腎損傷難以被發(fā)現(xiàn)。


二、腎損傷早期癥狀的隱匿性

1、癥狀不典型易被忽視

腎損傷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特異性癥狀,可能僅表現(xiàn)為輕微的疲勞、乏力、腰酸等,這些癥狀很容易被歸咎于工作勞累、睡眠不足等常見原因,而不被人們重視。許多患者在出現(xiàn)眼瞼浮腫、下肢水腫、泡沫尿等較為典型的癥狀時,腎臟損傷可能已經(jīng)進展到了較為嚴重的階段。

2、缺乏疼痛等明顯警示信號

與一些會引起劇烈疼痛的疾病不同,腎臟內(nèi)部沒有痛覺神經(jīng),早期的輕微病變難以引起疼痛等能讓患者明顯感知的不適,使得腎損傷在不知不覺中逐漸發(fā)展,難以在早期被察覺。


三、體檢流程與個體差異的影響

1、固定流程難以個性化篩查

常規(guī)體檢通常遵循固定的流程和項目設置,難以針對每個人的特定風險因素進行深入排查。對于有家族腎病史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腎損傷高危因素的人群,常規(guī)體檢項目可能無法滿足其精準篩查腎損傷的需求,容易遺漏重要的病變信息。

2、個體生理差異增加檢測難度

不同個體的腎臟解剖結構與生理功能存在一定差異,某些人可能天生腎臟儲備功能較弱,或者存在一些解剖學上的變異。此外,不同病因導致的腎損傷在早期表現(xiàn)也不盡相同,這些因素在常規(guī)體檢中難以被全面考量,進一步增加了腎損傷早期發(fā)現(xiàn)的難度。


四、專業(yè)解讀的不足

1、體檢醫(yī)生專業(yè)背景的限制

非腎臟??漆t(yī)生對腎臟疾病的認識和診斷經(jīng)驗有限,對于一些早期腎損傷的細微跡象可能不夠敏感,無法準確判斷檢查結果的潛在意義,從而導致腎損傷被漏診。

2、缺乏深入分析和溝通

即使體檢報告中某些指標出現(xiàn)了輕微異常,若沒有專業(yè)醫(yī)生進行深入分析和與受檢者的充分溝通,受檢者可能也意識不到這些異常的重要性,進而延誤了進一步檢查和診斷的時機。

腎臟早期損傷是由于各種炎癥、代謝異常和免疫損傷等多種致病途徑,使腎小球濾過膜和腎小管發(fā)生功能性和結構性損傷。尤其是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腎臟疾病高危人群,腎臟病變緩慢會毫無察覺地進行性惡化。通常當臨床癥狀較為明顯時,腎臟已出現(xiàn)嚴重的損傷,治療難度較大,預后較差。那么針對腎臟的早期損傷,在體檢時可以選擇哪些檢驗項目來幫助診斷是否存在腎早期損傷呢?




腎小球濾過功能的衡量指標

1、微量白蛋白(mALB)

尿微量白蛋白(UmALB)是腎小球濾過膜電荷屏障損傷敏感的標志物。正常情況下,受濾過膜負電荷的靜電同性排斥作用,絕大部分 UmALB 不能濾過;病理狀態(tài)下,濾過膜負電荷下降時,血漿中 mALB 在濾過壓作用下通過濾過膜,進入原尿中;濾出的 UmALB 很難被腎小管重吸收,結果終尿中 UmALB 含量升高。

尿微量白蛋白是腎小球病變,尤其是糖尿病誘發(fā)腎小球微血管病變最早期的客觀指標之一,對糖尿病性腎病的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。


2、轉鐵蛋白(TRFU)

尿轉鐵蛋白(TRFU)也是腎小球濾過膜電荷屏障損傷標志物。在正常情況下無法通過腎小球的屏障作用的,如果在尿中發(fā)現(xiàn),說明腎小球受到損傷。在早期腎損傷時,尿中微量白蛋白排出升高之前轉鐵蛋白即已升高并先從尿中排出,因此,尿TRF被認為是腎小球損傷的最敏感指標。


3、尿免疫球蛋白G(IGU)

正常情況下,由于腎小球基底膜的選擇性功能,不易透過腎小球基底膜,也不會出現(xiàn)在尿液中。當尿中大量出現(xiàn)免疫球蛋白G等大分子蛋白時,說明腎功能已經(jīng)受到了損害,腎小球基底膜已喪失選擇功能。


4、尿α2巨球蛋白(AMG)

正常情況下不能被腎小球基底膜濾過。當腎輸尿管積水、結石、感染或腎血管受壓等因素引起小血管破裂,出現(xiàn)非腎小球性血尿時,尿α2-MG明顯升高。


腎小管損傷的衡量指標


1、α1微球蛋白(A1M)

α1微球蛋白廣泛存在于人體各種體液及淋巴細胞膜表面,血液中的α1微球蛋白以兩種形式存在,即游離的α1微球蛋白和與IgA結合的α1微球蛋白(α1MG-IgA)。血液中游離的α1微球蛋白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,95%~99% 在腎近曲小管重吸收和代謝,只有微量從終尿排出;而結合型的α1微球蛋白 則不能通過腎小球,其在尿液中的濃度為零。

一般認為α1微球蛋白在血清及尿液中增高的原因有:

① 腎小管重吸收和代謝α1微球蛋白的能力降低;

② 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;

③ 體內(nèi)合成過多;

④ 淋巴細胞破壞釋放。

目前研究普遍認為血清及尿液中α1微球蛋白的測定可作為反應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損的一項靈敏指標。


2、β2-微球蛋白(β2-MG)

作為一類小分子量的蛋白,β2-MG 腎小球被自由濾過后,在近曲小管處幾乎完全被重吸收,隨后被代謝分解。健康人的β2-MG的合成速率較為恒定,不受性別、肌肉組織等的影響,因而相比于肌酐,β2-MG更能真實反應腎小球濾過率(GFR)。


由于血β2-MG反映了GFR 水平,血β2-MG濃度的升高意味著GFR降低,因而用于腎小球病變的早期診斷具有高度敏感性;而尿β2-MG 的升高則提示腎小管損傷,因此通過測定血、尿β2-MG 可用于區(qū)分腎小球性和腎小管性腎臟病變。


3、視黃醇結合蛋白(RBP)

RBP是血液中維生素A的轉運蛋白,RBP能自由通過腎小球,幾乎被腎小管完全重吸收,在健康人尿中含量很低。測定RBP能發(fā)現(xiàn)早期腎小管功能的損害,并能靈敏反映腎近曲小管的損害程度。


4、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載脂蛋白(NGAL)

NGAL是鑒別區(qū)分腎性及腎前性急性腎損傷的標志物。正常情況下,NGAL在人體內(nèi)呈低水平表達,一旦發(fā)生腎缺血性損傷時,腎小管上皮細胞NGAL表達可迅速上升。因此,NGAL 被認為是一個急性腎損傷(AKI)的早期標志物。


國賽生物腎損傷檢測方案

國賽目前可檢測非常齊全的腎損傷診斷標志物,包括尿總蛋白(UTP)、尿微量白蛋白(mALB)、尿肌酐(Cr)、尿轉鐵蛋白(TRFU)、尿免疫球蛋白G(IGU)、尿α1微球蛋白(A1M)、尿β2微球蛋白(BMGU)、尿視黃醇結合蛋白(RBPU)、尿α2巨球蛋白(AMG)、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(NGAL)、尿KAP/LAM輕鏈等10多種,平臺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及分光光度法雙方法學原理,靈敏度及準確性高,支持多種單機及流水線檢測,支持尿液流水線聯(lián)機,為實驗室提供更全面、更高效的腎病診斷檢測解決方案。


【參考文獻】

[1] 王海燕. 腎臟病學[M]. 第4版. 北京: 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, 2020.

[2] 中華醫(yī)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專家組. 慢性腎臟病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[J]. 中華腎臟病雜志, 2017, 33(11): 852-85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