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6-18 10:00:00
什么是RA
類風濕關節(jié)炎(RA)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(jié)炎為主要臨床表現(xiàn)的自身免疫病,可導致關節(jié)畸形和功能喪失,甚至殘疾,同時并發(fā)心血管系統(tǒng)和呼吸系統(tǒng)等多系統(tǒng)器官疾病,給患者個人和家庭,以及社會均帶來了巨大的健康負擔和經(jīng)濟負擔。 《中國類風濕關節(jié)炎發(fā)展報告2020》顯示,RA患者從出現(xiàn)癥狀到明確診斷平均時間在2年以上,其中約40%的患者處于高疾病活動狀態(tài),錯過了6個月至1年的最佳治療時間窗。因此,精準識別類風濕關節(jié)炎臨床前期(Pre-RA),抓住“機會窗口”尤為重要。
我國RA患病率為0.42%,患者總數(shù)約500萬人,且呈現(xiàn)多診治延誤、多病情重和多合并癥的特點,隨著RA相關研究的進展,RA的預防越來越受到重視,普遍認為通過早期預防可改善RA患者的預后。
如何定義“RA前狀態(tài)”
2012年歐洲抗風濕病聯(lián)盟(EULAR)RA風險因素研究小組提出了“臨床前期RA(pre-RA)”的概念,即“RA前狀態(tài)”。該術語被推薦僅用于回顧性描述RA患者RA診斷之前的相關階段;該小組將RA的發(fā)生發(fā)展過程分為6個階段:RA相關遺傳風險因素階段、RA相關環(huán)境因素階段、RA相關系統(tǒng)性自身免疫階段、無臨床關節(jié)炎癥狀階段、未分化關節(jié)炎階段及分類診斷RA階段;pre-RA包括除分類診斷RA階段以外的5個階段。
一直以來,RA因具有病程漫長、致殘率高等特點,被稱為“不死的癌癥”,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(zhì)量。隨著人們對RA認識的不斷加深,大量的文獻指南指出:RA早期診斷對治療和預后影響重大。
為進一步指導和加強RA的早期預防和診斷,2024年發(fā)布的《類風濕關節(jié)炎前狀態(tài)診療專家共識》(以下簡稱“共識”)就類風濕關節(jié)炎前狀態(tài)的篩查、診斷、治療等給與推薦意見。
診斷“RA前狀態(tài)”的特異性分子標志物有哪些?
共識推薦“RA前狀態(tài)”患者聯(lián)合檢測抗CCP抗體、抗角蛋白抗體(AKA)、類風濕因子(RF)和抗核周因子(APF),評估轉化為RA的風險??笴CP抗體在預測“RA前狀態(tài)”進展為RA的過程中至關重要,因此將抗CCP抗體檢測列入“RA前狀態(tài)”的診斷過程。
2010年,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[2](147例)顯示,有非特異性肌肉骨骼(MSK)癥狀且抗CCP抗體陽性患者(100例),經(jīng)過19.8個月(中位數(shù))隨訪后,86%(43/50)患者滿足2010年ACR/EULAR對RA的診斷標準。2018年,一項系統(tǒng)評價[3]顯示抗CCP抗體與RF雙陽性對RA前狀態(tài)進展為RA的預測特異性為97.6%~100.0%,敏感性為21.5%~35.5%,AUC 0.608~0.665陽性似然比14.6~44.3,陰性似然比0.7~0.8.OR=36,95%CI。
“RA前狀態(tài)”如何診斷?
診斷步驟(圖1):RA前狀態(tài)疑似者先通過表2進行診斷。表2是2017年EULAR對疑似進展為RA的關節(jié)痛的診斷標準,符合該標準項目數(shù)≥5條時特異度為100%,即若診斷對象符合項目數(shù)≥5條則可診斷為RA前狀態(tài);若符合表2條目數(shù)<5條,且抗CCP抗體陽性者使用表3進行診斷。表3是修訂后的2010 ACR/EULAR的RA診斷標準。當診斷對象既滿足表3中的項目1,又滿足項目2總評分≤5分時,則可診斷為RA前狀態(tài)。否則,診斷對象排除RA前狀態(tài)。
RA雖然目前沒有徹底治愈的方法,但通過早期的篩查和診斷,可以有效發(fā)現(xiàn)類風濕關節(jié)炎前狀態(tài)人群,更早更有效地控制疾病進展,提高患者的生活質(zhì)量。
國賽針對類風濕關節(jié)炎的檢測方案
國賽生物具備RF、ASO、抗CCP以及CRP等風濕免疫類項目的檢測試劑,選用優(yōu)質(zhì)高特異性抗體,靈敏度高,線性范圍寬,可為類風濕性疾病提供準確、全面的診斷依據(jù)。國賽配套的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采用經(jīng)典的免疫散射比濁法,自動化程度高,操作簡便,配備抗原過剩自動重測功能,輕松應對高值樣本檢測。針對大樣本量檢測需求,可根據(jù)科室需求進行模塊化組合形成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流水線,多臺級聯(lián)可實現(xiàn)最快800T/H測速,能夠大大提升檢測效率,優(yōu)化檢測流程。
參考文獻:
[1]《類風濕關節(jié)炎前狀態(tài)診療專家共識》中華中醫(yī)藥雜志(原中國醫(yī)藥學報)2024年2月第39卷第2期 CJTCMP, February 2024, Vol.39, No.2
[2] BOS W H,WOL.BINK G J,BOERS M.et al.Arhritis development inpatients with arthralgia is strongly assoeiated with anti-citrullinatedprotein antibody status: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.Ann RheumDis,2010,69(3):490-494
[3] VERHEUL M K,BOHRINGER S,VAN DELFT M.et al.Triplepositivity for anti-citrullinated protein autoantibodies,rheumatoidfactor,and anti-carbamylated protein antibodies conferring highspecificit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:lmplieations for very earlyidentification of at-risk individuals.Arthritis Rheumatol,2018.70(11):1721-1731